北大“车神”!学生为之爆灯的网红老师有话对你说
编者按
他课上的案例比小说还精彩
他编写的案例题曾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神考题”成了他的标签
有人说他是
“法律界里最会编剧的
编剧界里最懂法律的”
他的课堂作业特别多
每周字数上万
然而这样的课
选课竟然还得抢
官微君今日特送上
北大对外传播系列主题片
《北大师说》(第一季)车浩篇
让我们一同走近聆听
北大“车神”车浩老师的思考
谈到车浩老师
人们往往会想到已经成书的
“网红”刑法学期末考试“神考题”
另辟蹊径、自由灵活
好像都不足以表达题目的本质
有趣形式的背后
还藏着人性和情怀的关照
法律人的责任和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
听车浩老师深刻解读
敲碎对法学的刻板印象与认知枷锁
听到不同的声音
看见别样的世界
听车浩老师“说法”
重新认识法律这门关于善良与公平的艺术
了解怀疑大于相信
明晰判断与选择
在世俗学问与高尚追求的融合中透视新的洞见
网络上关于车浩老师出的刑法题的讨论
在学生眼中
他谦和亲切、认真负责
他语重心长、宽厚为怀
他是学生们的良师和益友
在导师和人梯之间
他甘愿选择做人梯
他是学生们永远的“车神”
严谨求实和开放包容相结合
一个个枯燥的案例
在他的讲解下
变得妙趣横生
对他而言
法律是善良和公平的艺术
他将自己对这门艺术的爱
也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学生
一个理想的法律人
除了有理性缜密的思维和逻辑
还应当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兼容并包的格局
除此之外
他还要能够感知人性和情怀的温度
理性和感性的交织融合
让他大步地向前走的同时
眼里有明亮的星星闪烁
正如车浩老师在开学典礼上所言
做一个勇于批判又敢于担当的人
批评荒谬
肯定进步
肩负责任
胸怀格局
法律需要积极的精神
我们塑造社会的未来
既有甘为车前轼的胸怀
又有挑灯引路行的浩然
车浩老师说
学习法律,需要自我怀疑、兼容并蓄
教育目的,就是教会技术、知行合一
个人简介
车浩,2000年-2003年攻读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2003年-2007年攻读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2005年-2006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与马普研究所研修。
2007年-2008年在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任教,2008年-2010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9月至今在北大法学院任教。
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若干。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开设“刑法案例研习”、“刑事辩护实务”等新型课程。
北京大学首季对外传播系列主题片“三部曲”
《北大师说》系列
北京大学学者主题片
用不一样的方式向您展示
不同学术领域的北大学者
通过聆听他们分享的方式
看北大学者眼中的世界与人生
听他们对学科专业的解读与建议
在分秒之间
感受北大和学者的风度与魅力
相关链接
视频出品:北京大学宣传部海外传播中心(筹)、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文案:张灵凤、陈雪霁
排版:赵雅楠
责编:园中葵、以栖